pikapikapika~pi~ka~qiu~

© 九仞
Powered by LOFTER

大正时期和一些关于作家的七七八八

由于自身对大正时代并不十分了解,为了写文查找了一些资料

比较杂乱,还请不要在意


明治38年(1905),日俄战争中日本获胜。对日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

明治时期引进的新物品:电车,铁道,工厂,煤矿,宪法,议会

人力车属于其他物品引入之后日本的新创作,西方没有人力车

近代教育普及,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美国数据)98%(日本数据),由私塾改为小学校,也有附近居民几块钱几块钱捐款建成的学校。小学总数为2万5千左右,数目与如今没有太大变化。京都最先设立小学,明治5年推广。学习孟子等东方文学,也设立西洋事情一课(福泽谕吉也推动翻译出版此书)同时为了文明开化,唱歌也是必修课。大正时期高等院校流行寮歌。明治时期的《荒城之月》为代表作,从校歌流传到社会广为传唱。有男女同校。大部分学校座位根据考试成绩排名。

武士大多转为官僚,实业家。

农民应征入伍。正是为了将他们塑造成新的武士,为工厂提供适合的劳动力,才推广小学教育。

哲学,理想等词汇都是当时引入的。是新词。


大正时期的女性已经可以出门做工。但是合同是由父亲,家族男性签署。

女性常见职业有:小学教师,护士,巴士售票员,咖啡厅餐厅服务生,电影明星,一般事务员。女性记者十分少见。高等院校内少有女性讲师。与谢野晶子就是女子高等学校的客座教授。女性没有在政府军队等地供职的可能。

其他职业则有特殊性。女性可以和丈夫一起到煤矿打工。女性可以成为艺伎(不是妓)在宴会上唱歌跳舞助兴,迎娶艺伎也相当常见。织田作之助的《世相》中提到一角钱艺伎,指桥下流浪汉花不起请艺伎的钱,便一人一角凑钱请女人来卖艺。

明治时期派遣的留学生中包含6名女子。拿到学位后回国嫁给高官,学位多为语言类艺术类。也有设立女子学校的女留学生。当时相对常见的女子学校为女子师范高等院校等,家族普遍愿意迎娶高等院校毕业的女子。


常见的文化消遣有:照相机,留声机,电影院,爵士乐音乐厅,歌剧院(浅草歌剧院更多面向中下层大众,宝冢剧团当时就在浅草演出,前身为少女剧团1914年上映了浮世达摩之后开始流行)木偶净琉璃(有些人家甚至会专门学习如何唱,普及程度感觉和如今卡拉OK差不多)票价约为2元5角左右。1906年开始以歌剧《常暗》为领头,日本本土歌剧创作开始流行。大正时期开始出现新邦乐《三弦主奏乐》《落叶之舞》。至于西洋音乐则因为文化界受德国奥地利影响很深,主要演奏贝多芬的音乐

有朋堂文库出版了百科全书,推广西方事物

新闻报纸杂志则更多。以《大阪每日新闻》为例,大正元年发型28万分,大正末年答道123万份。其他大报纸还有:报知新闻,东京朝日,时事新报等。大学也开始发行报纸,如庆应义塾大学的三田新闻,东京帝国大学的帝国大学新闻。杂志数量也多:太阳(政治辩论),新社会(社会主义为主,然而大正时期末期发布了治安维持法控制言论导致杂志无法出版),亚细亚时事(后改名黑龙,宣扬法西斯),新青年(漫画和侦探小说),妇女俱乐部和少女俱乐部(面向女性的杂志)

除了大正末期发布治安维持法控制言论以外,昭和时期发布一县一纸(一个县只能有一种报纸,除了大阪和东京以外均实施)

大正末年开始无线电播送,收音机渐渐成为日常


饮食逐渐受到西方影响。西餐在明治时期普及,但是大正时代才真正影响到普通人

例如炸肉排,炸肉饼,牛排,印度咖喱饭等。西方搭配面包食用,日本搭配米饭食用。到今天仍然十分普及。

三越百货。“今日帝剧,明日三越”帝剧指帝国剧场,内设食堂小吃店等,于1911年建造。三越为三越百货,能将服装展示会上的时装在隔日零售。同样内设轻食快餐店,照相室等。其余大正时代内创业的还有伊势丹。

此时期是日本铁路修建的高峰。

大正末期关东大地震,镇压社会主义,虐杀朝鲜人,虎门事件(刺杀摄政亲王)


大正时期的文学家:芥川龙之介(笑)

大正风格作品:宵待夜草情(连城三纪彦)丰饶之海第一部(三岛由纪夫)

人间失格的前半部分也同样是大正背景,但是人间失格是在昭和完成的,因此带有了更多昭和风格的影响


明治时期文学:

尾崎红叶(砚友社魁首)超脱派(不对社会现实提出批评)晚年偏向控诉派(金色夜叉)

幸田露伴(与红叶被称为双璧)代表作《五重塔》

控诉派的有与谢野晶子和樋口一叶,广津柳浪(黑蜥蜴写的是养父染指儿媳逼走了好几个女人,养子最后娶了个丑女然而还是被调戏了,丑女拒绝了养父导致养父经常虐待夫妻两人,最后丑女用黑蜥蜴的酒毒死了养父然后自杀)以及广津柳浪同样出身砚友社

与谢野晶子的诗歌短句都很大胆(玉肌娇嫩,热血如潮,只懂讲道的人,岂不寂寥)此外也参与女性解放运动,在女子学校担任客座讲师

比较著名的还有德富芦花的《不如归》《黑潮》;二叶亭四迷《浮云》

自然主义文学:岛崎藤村,国木田独步,两人都既是诗人也是小说家。国木田独步生前怀才不遇,大正时期才备受欢迎(不过被妻子佐佐城信子甩了的打击很大,还写出女人是禽兽学着人类的样子生存这样的话)

明治末期到大正基本都是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斗争


自然主义在日俄战争后的日本,其实也是激进化的现实主义,即:要把客观现实和人性都严酷的毫不粉饰的表达出来。批评者(森鸥外,夏目漱石,白桦派等)认为自然主义太追求真实,甚至过分夸大现实而忽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而且日本的自然主义更多描写自身经历见闻(欧洲的自然主义则也有描写其他人民,如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自然主义作家大多也被归类于超脱派(因为他们更多是在写自己)

比较著名的自然主义作者有:岛崎藤村,国木田独步,田山花袋,正宗白鸟


森鸥外是反自然主义的建议派,他偏向浪漫主义(舞姬)后期则仍然偏向自然主义(但是也仍然批判自然主义,认为自然主义“一说起水流就必须是浊流,一说起情爱就是yin欲和残忍”)所以也有人说森鸥外是既希望能有放荡不羁的浪漫主义,又不得不对现实妥协这样的合理主义。

舞姬正是描写森鸥外自身的生活和立场。森鸥外生于幕府时代的藩医家庭,22岁作为陆军军医去德国留学,此后一生也都在陆军供职。森鸥外回到东京时,德国的恋人爱丽丝也尾随其回到日本,在当时是个丑闻,因此写下《舞姬》可以说是缅怀可以说是澄清,因为小说中的主人公选择抛弃已经怀孕的恋人回国。

夏目漱石似乎也是建议派(需要更多考证)《三四郎》《哥儿》《从此以后》。群里的太太( @过气网红三先生 感谢先生!)提到过文学史上称夏目为余裕派,俳谐俳(我是猫)或高蹈派(杂忆录)……


白桦派与自然主义相反,更多讴歌人性本善。白桦派得名于《白桦》杂志(1910)经常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的人很多都是华族出身的大学生,认为社会的悲惨是因为人还没有挖掘出自己的价值。“文学不可能和人生无关,却不一定和社会有关”。

代表作者:武者小路实笃,志贺直哉等


与白桦派同时的是唯美主义(也叫耽美主义)因为对现实失望,所以更加追求艺术的纯洁:“艺术第一,生活第二”。除了将艺术奉为至高存在以外,还偏向于无视伦理道德,可以说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抵抗。所以经常被禁止出版。

代表作者:佐藤春夫,谷崎润一郎,永井荷风等


控诉派——大概是芥川(需要更多考证)早期芥川多用历史小说取材剖析现代人“骂起古人比骂起今人来说显然没有障碍”。后期抛弃历史小说的掩饰开始直接描写,例如《将军》《一块土》。明治时期开始,由于倒幕运动重新划分社会资源,打破原先士农工商的格局,将商人和金钱奉为第一位遭人批判。社会问题众多,大正时期的知识分子阶层都对此心知肚明并且多少有些惶恐。对此夏目漱石提出“则天去私”要求人们克服本能超越世俗,自然主义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现实和人性,唯美派将艺术奉为第一消极抵抗,而芥川“服用安眠药获得解脱”。

控诉派代表作者:葛西善藏,前田夕暮,石川啄木(共同点是都很绝望)



昭和前期出现无产阶级文学,通过描述社会底层来探讨现实问题(也有人说这是建议派)这些人被称为左翼,作品大多被禁止发售,也被关押了不少(小林多喜二是《蟹工船》的作者,被宪兵关押当晚就被打死)——多少确实例证了芥川过世时那种“对未来的模糊不安”。

代表作者叶山嘉树《生活在海洋上的人们》,德永直《没有太阳的街道》

顺便川端康成不赞成左翼这样的阶级斗争,但是也承认德永直的文学是“绝对的先锋,不断创作着杰作”。


与左翼作家相对的就是现代主义文学(与唯美派有共同之处,将艺术奉为避难所)有新感觉派,新艺术派,新心理派(说真的我也快写晕了)现代主义文学创新的是写作的技法。但是同时也有作家将无产阶级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并立在一起看,因为“新艺术派也好,无产阶级文学也好,都在苦痛的深渊中喘息”(此句出自近藤纯孝,某种程度上来说又例证了芥川死前说的那种模糊的不安)。

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

新艺术派(明确提出反对无产阶级文学和左翼文学):龙胆寺雄《流浪时代》,梶井基次郎《柠檬》,井伏鳟二

此外还有超脱派(早期的尾崎红叶就是超脱派。超脱派的感觉大概就是,你们吵你们的,我写我的)也被归类于现代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宫泽贤治(他的作品中没有像左翼无产阶级文学那样的控诉,而是表达出一种理想主义的高洁之美),中原中也(在人人冲突的情况下,却仍然表达生命的倦怠和悲凉:“那玷污了的悲伤,没有希求亦无指望,那玷污了的悲伤,只梦想在倦怠中的死亡”。个人比较喜欢这一版翻译然而需要再找找全文)



昭和中后期,由于太平洋战争发展出战争文学。仍然写作的作家大多转为控诉派和超脱派,要不就干脆封笔。(其中也有太宰那样的温柔的奇葩,在这种时期开始写起了童话说是想要安慰世人:咯吱咯吱山那篇就是这个时候写的——出自他的纪录片)


1938年组建笔部队,菊池宽担任会长,佐藤春夫,火野苇平等都有参加。在中国出版的书籍里面太宰治也被算进笔部队了去了(但是跟 @深海甜鱼干 ,感谢鱼干!讨论了一下发现这是一口冤枉锅,扣锅的原因是笔部队的作者大多用小说描写中日友好,太宰治则在那时写了怀念鲁迅的文章)但是对比一下还是能感觉到不同:笔部队的火野苇平《花与士兵》中写到:日本士兵救了一个中国姑娘,然后他们恋爱了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之后结婚了,从此之后中国姑娘家的裁缝店义务为日本士兵服务(背景是侵华战争)……同样题材的小说电影还有《春江遗恨》《支那之夜》基本都是讲日本士兵救了一个中国姑娘然后他们幸福快乐的爱在了一起……你们感受一下我的颤抖……


1945年日本投降,作家对此的感受也各有不同。高见顺表示“大家理应赴死”,三岛由纪夫在访谈中谈到“听闻噩耗,一直以来认知的世界仿佛如同崩溃一般”“灵魂陷入空白状态”;也有作家,比如永井荷风表示“我十分高兴……老婆婆专门拿来菜肴张罗酒宴”;还有人觉得十分迷茫,山田风太郎记录到“他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战后很多在战争中封笔的作家(永井荷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发表了战时写了但是没有发表的文章(但是这些其实算战前战中的文学,不算战后文学)。此时发表的有《细雪》,《千羽鹤》等。

战后文学中由不少关于本国人民遭受痛苦的小说,出现了很多关于原子弹爆炸的文学作品。原民喜的《夏天的花》,大田洋子《尸横遍野的街》,井伏鳟二《黑雨》等等。同时也有作家开始描述昭和年代遭受压迫的事实,比方说江口涣的《作家小林多喜二之死》(就是无产阶级文学里面被扣押打死的那位)。左翼或者说无产阶级文学再度兴起,也有很多作家转向了无产阶级主义。但是由于麦克阿瑟的要求,内阁解除了共产党议员的席位,宣布他们是非法的,自那之后日本就开始右倾……


战后文学的流派中,同样有建议派。195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增长,人们也不再对战后初期的感觉特别强烈,不如说对经济崛起的印象更加深刻。这时候出现的就是建议派的石原慎太郎《太阳的季节》(讲一个拳击部的高中生的生活,通过自己的行动获取爱情和胜利)。


战后文学中同样流行的还有肉体文学,田村泰次郎《肉体之门》,沼正三《家畜人鸦俘》(三岛由纪夫对这本书大肆称赞,还给作者寄了明信片请求沼正三把自己也写进去,不过沼正三写这本书的时候完全不敢公布名字。不安利这本,简直颠覆三观。没有SE情只有恶心……)


同时因为战前战时的传统和权威都被颠覆,社会和思想都变得十分混乱的情况中,出现了新戏作文学。就是无赖派。无赖这个词是指认得行为无章乱序,有无用的意思,也有反叛反抗的意味在。代表作者太宰治,坂口安吾,织田作之助,石川淳《黄金传说》伊藤整《火鸟》等。


坂口安吾战后写出《堕落论》(有看到提出他在战时赞美精神力量的说法,需要考据)开始强调人类本性论。作品中也有倾向于肉体文学(在涩泽龙彦的《性之追求》里面分析了很多文学大师的情欲,其中也提到了坂口安吾:“在作品中明确说出对生母的厌恶到了坂口这种程度的作家,也是非常少见的。他拒绝家庭,排斥孩子,礼赞娼妇……母亲也好故乡也好,在坂口安吾这里只是纯粹的憎恨爱的象征而已。梦想与现实,精神与肉体,羞耻与傲慢,在这样的两极分裂中坂口安吾活了下来……对安吾来说,最难忍受的是那些在家中盘腿而坐(指妻子母亲这种形象)的女人,女性的温柔必须是那种能治愈所有男人的娼妇性(而在古代娼妇和处女是同一个词汇)”)顺带一提写这个的涩泽龙彦也是上面《家畜人鸦俘》的大粉丝……

摘抄《堕落论》的一段话:不是因为战败而堕落,是因为是“人”才会堕落,是因为活着才会堕落,仅此而已。但是人永远不会(完全)堕落的吧,因为面对苦难,人的心不会像钢铁那么坚强,人是可怜脆弱的,所以也是愚蠢的,脆弱得不能堕落到底。结果不得不刺死处女(指男人在战争中死去寡妇不能再嫁需要殉情),但是刺死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为了创造出武士道和天皇制,人有必要选择正确的道路堕落。也许就像人一样,日本也应该堕落,必须通过彻底的堕落来发现和拯救自我。想通过政治实现救赎太愚蠢太肤浅了。


太宰治在1947年写出《斜阳》(1948年的流行语就是斜阳族,指没落的上流社会)。但是据太宰的纪录片所讲,这篇文章是为了让人反省自我,认识到自己的罪过。人间失格也是差不多的背景写作出来的。当时战后社会主要是两种言论,一是战争都是军部的错,二是人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是战争其实是整个日本社会的错。太宰的纪录片中讲到太宰本身似乎是支持第二种的,正是为此写出了斜阳并且大受欢迎。但是当时也有评论家平野谦这样评价无赖派:“这类文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他们的文学提出的问题不会有任何解答”。1948年发表《人间失格》,1948年6月过世。


织田作之助的战后文学则事实上并不是他的代表作。代表作《夫妇善哉》在昭和15年(1940年)发表,《青春的反证》《二十岁》在昭和16年(1941年)发表。并不算是战后文学。织田作之助真正在战后(1945年后)发表的小说是《世相》(也就是在这一本中提到自己对于被划分为无赖派的态度)《赛马》《神经》《夜光虫》等,1946年底发布《可能性的文学》,1947年1月过世。

《可能性的文学》虽然是织田本人对于私小说的批判,提倡作者应当挑战虚构的极限,即将使人信服的虚构的荒谬性最大化。这也导致一些评论家将这篇认为是无赖派的理念:不关注现实问题(仅仅是对战后社会适应不良),类似于超脱派(即非针砭时弊的控诉派)是以人道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为主旨的文学潮流。

织田其他比较著名(但是似乎没有国内翻译)的作品还有《星期六夫人》《可怕的女人》等。


单纯说一下个人阅读这三位无赖派代表作家的感想。坂口安吾确实有那种“从精神转移到肉体”的感觉,《白痴》讲的是某天男人回家发现自己衣柜里躲着一个白痴女人决定和她同居,东京大空袭后带着她逃命这样的故事。一开始男主角说“我没有厌恶你,爱的表现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但是于此同时也有这样的描写“她不过是个等待的肉体”“唯有昏睡的灵魂和活着的肉体”。一方面显得孤独,一方面又有那种灵与肉的矛盾。太宰的作品读起来感觉要迷茫得多,尤其听纪录片里说他想唤醒人们对于罪的意识后再读斜阳和人间失格就更加注意,而人间失格里也确实有关于罪与罚的描写,即罪的反义词不是无罪,而是罚。和坂口安吾直接抛出强调人类本性(白痴里面有男人想丢下白痴的描写)和堕落的主张不同,太宰似乎确实有想让人思考的意思在,不过怎么思考之后都感觉还是死路一条的感觉让人非常绝望。织田作之助的作品感觉就要正能量一点(相对而言),战时发布的夫妇善哉总还是个好结局,《放浪》虽然读起来也低落但是结尾也说到总还是有办法活下去的,《夜光虫》也没有人间失格那种已经敲定了“这人完了”的感觉,不如说夜光虫感觉还可以继续写,但是停在那里让别人幻想后续也很有趣,战后的《世相》里更是提到与其停下不如继续战斗这样的话……个人最喜欢《世相》,从小说家的角度来描写如何取材如何构思,自己的作品(青春的反证)被禁了之后和评论家的争吵,自己鼓舞自己;织田作之助的作品里面另外一篇比较喜欢的是《乡愁》,两篇都是战后发表的


差不多以上!感谢阅读!欢迎各位提出不同意见,这里也只是整理了一下手头有的资料发布出来而已。

……桥豆麻袋,我本来只是为了写个大正同人而已的啊(摔)!


评论 ( 6 )
热度 ( 398 )
  1. 共2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